千亩湖夜景美如画。
▲花果畈垃圾场成生态绿地。
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。
改造后的蛇皮套调蓄池湿地公园。
现代化宜居城市,应该望得到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。近十年来,岳阳城市管理提出蓝绿交融、绿荫如盖、层林尽染、鸟语花香的“公园城市”理念,以便民、利民、惠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不断探索“绿水青山”向“金山银山”转化,不仅“绣”出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,也“绣”出了市民诗意栖居的幸福指数。
精细城管 擦亮底色
马路上堆积生活垃圾、临街门店车辆违停、人行道路面破损……城市管理的这些事情虽小,却关乎城市形象和百姓利益,工作就得像绣花般精细。近年来,我市从大处着眼,小处入手,深化城市管理改革,创新城市管理模式,不仅擦亮了城市底色,也实现了城市管理水平提质升级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城区市容环卫工作向“脏乱差”开刀,保洁由原始的老“三把式”即扫把、粪把、架子车把人工传统作业,发展到“人工+机械”精细化的作业模式;城市保洁由低效向“快速”转变。随着智慧城管的实施,乱丢垃圾和车窗抛物等源头治理已成保洁工作新亮点;环卫工人也由“扫地的”成为了市民心中“城市美容师”。针对店外经营、占道经营、乱堆乱放、乱贴乱挂等市容秩序问题,市城管局整治不遗余力,采用错时管理方式,突出整治重点路段、重点时段,市容环境得到持续改善。
在市政设施建设养护中,市城管部门实施精细化养护管理,提质改造主干道39条、隧道2座、桥梁8座;新建、更换人行道板约6.96万平方米,修补破损、下沉路面约30.77万平方米;清淤疏浚管网约3.75万米,整治垮塌主涵760米;整治路面积水点和小区渍水点共80余处,进一步提升了道路功能,优化交通路网,让群众出行更便捷。
此外,为确保城市管理中各项事务落到实处,市城管局还采取集中考核、专项考核相结合的方式,对中心城区“六区”城市管理工作实行“一月一考核、一月一讲评”,考核结果与先进奖罚及年度绩效考核挂钩,实现了以考促改、以考促优。数据显示,在精细化城市管理中,我市年均高效处置各类城市管理问题近24万起,市民满意指数正不断提升。
城市垃圾 变废为宝
古城巴陵历史悠久,人文荟萃,城市不断发展壮大,随之而来的生活垃圾也一度“围城”。2003年,市区位于羊角山的垃圾填埋场已达到使用极限,市委、市政府为此在岳阳楼区梅溪乡花果畈建设垃圾填埋场。按规划,花果畈垃圾填埋场总库容308万立方米,日处垃圾500吨,使用年限12年。事实上,由于入场垃圾逐年快速递增,到2017年便出现了库容危机,即便垃圾场扩容,也未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处理问题。2018年开始,超负荷运行的花果畈垃圾场大量垃圾裸露、恶臭难耐……
2019年,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,花果畈垃圾填埋场垃圾大面积裸露,长期超负荷运行导致臭气熏天,周边群众反映强烈。市委、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,迅速制定整改方案,启动花果畈垃圾场封场项目建设,且须限时完成整改销号。为解决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处可去的难题,我市投资5.92亿余元,在市静脉产业园建设了岳阳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。同时,投资1.86亿元,在花果畈垃圾填埋场东南侧建设了一座设计转运能力1200吨/天的大型垃圾中转站。为有序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,126家市直公共机构和472家区属公共机构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,21个街道创建示范片区,垃圾分类成为市民新时尚。中心城区产生的生活垃圾,通过大型垃圾中转站压缩后全部转运至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发电,以此实现垃圾资源化、减量化、无害化处理。
2019年10月28日是个普通的日子,但在岳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历史上却具有里程碑式意义。这天,岳阳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点火仪式举行,这也宣示着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的华丽转身。
绿韵岳阳 诗意栖居
夏末秋初,巴陵大地依旧草木葱茏。徜徉岳阳城区,无论是城市干线、大街小巷,还是社区机关、学校园区,都随处可见精心布局的乔木、灌木与花草……站在高处俯瞰,整座城市绿意盎然,鳞次栉比的建筑犹如绿海泛起的浪花……
多年来,我市紧紧围绕“水墨丹青”建设目标,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。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、建设生态宜居幸福城市,让岳阳的天更蓝、水更净、地更绿,空气更清新,我市不断加快园林项目建设,大力推进城市街头小游园建设和立体绿化和鲜花美化工程。按照住建部出门“300米见绿,500米见园”的原则,作为国家园林城市的岳阳,始终把口袋公园的建设当成“水墨丹青秀美岳阳”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如今,树木苍翠、绿草成茵、小径蜿蜒、亭台如画的口袋公园,星罗棋布洒落在城市各个角落,不仅扮靓了城市微空间,体现着发展的气质、生活的品质,也提升着百姓幸福感,让岳阳这座城市更可爱更宜居,令人深感回归自然的清爽和惬意。
数据显示,到今年6月底,我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.95%,绿地率达到40.76%,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3.65平方米,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.97%。
此外,我市加大投入,积极打造生态宜居城市。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,一批高水准的公园、绿地相继建成,如岳阳昔日的“龙须沟”王家河,现在已成市民休闲风光带;28公里长的南湖旅游交通三圈,一路绿色盎然,碧波相伴,已成为骑行爱好者和户外活动市民的最爱。而贴有“黑臭”标签的东风湖,早已水清岸绿,周边绿树成荫,放眼远眺,湖面清波荡漾,候鸟翩翩,已是市民诗意栖居的福地。
璀璨夜景 幸福入梦
城市之美,既要有白天的繁荣兴盛、鲜花翠绿、环境优美,也要有夜晚的恬静优雅、绚烂多彩、美轮美奂。每到夜晚,树影中路灯摇曳,高楼上霓虹闪烁,万千灯海绽放,一个个璀璨夺目的奇幻空间,光与影交融互动。
夏夜,在岳阳楼景区内,灯光绚丽、鼓声隆隆、民乐袅袅、汉服飘飘,尽展“千古名楼”的独特魅力;汴河街至巴陵广场、鱼巷子、岳阳港工业遗址公园等地,沿线10公里的沿湖风光带,一路火树银花,人流熙熙攘攘,市民游客逐渐聚集在这一线,购物、聚餐、休闲、娱乐,活动丰富多彩,展现出浓浓的市井烟火味与湖湘文化味。
近年来,岳阳中心城区大力实施城市照明提质工程,精心做好沿街环湖路景和建筑物的灯光设计,使之交相辉映,融为一体。我市累计投资1亿余元,全面淘汰白炽灯和汞灯,采用高效节能的第三代光源高压钠灯和LED灯具,先后实施环南湖周边夜景亮化提质改造工程项目、“三路三桥”城市亮化工程及续建工程项目、洞庭湖大桥及东西两岸37栋楼宇景观照明提质改造项目等。
为展现岳阳深厚的文化底蕴,呼应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要求,拉动岳阳“夜游经济”,2021年5月,市城管局牵头组织实施洞庭湖大桥及东西两岸37栋楼宇景观照明提质改造。如今,亮化了的洞庭湖大桥及东西两岸37栋楼宇已成我市新景观,彰显着岳阳大江大湖的独特魅力,有效提升了城市品质和城市形象。本报记者 郝家勇
数说岳阳城市管理
●城市管理应像绣花一样精细。近年来,岳阳市城管局积极走进互联网、拥抱大数据,分两期共投资2967万元建成了智慧城系统,形成了网格化精细管理、桥涵积水管理、车辆GPS智能监管、视频巡查监管、可视化指挥调度、公众互动、综合考核评价7大特色功能,建立了“一级监督、二级指挥、三级考评”的城市管理新模式,年均高效处置各类城市管理问题近24万件。城市管理工作沉甸甸成绩的背后,是市民诗意栖居不断攀升的幸福指数。
奋斗目标
城管“六大战略工程”
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
对标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,市城管局将全力实施“六大战略工程”,为岳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。一是精细城管提质工程。以绣花功夫管好城市,管细管好一草一木、一板一石、一灯一景、一街一巷,提升城市品质、厚植城市底蕴。二是智慧城管赋能工程。加强信息化建设,以智慧助力城管工作,推进城管设施智能化、行业管理精细化、公共服务便捷化、办公系统自动化,实现管理服务水平再提升。三是文化城管铸魂工程。加大城市文化的挖掘和宣传力度,用岳阳的地域文化、历史文化擦亮全国文明城市、国家园林城市、国家卫生城市等城市名片。四是绿色城管安居工程。推进园林绿化建设,实现“推窗见绿见景”。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,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,扛起“守护好一江碧水”的政治责任,让绿水青山常在。五是人本城管造福工程。践行“城市让生活更美好”理念,切实解决“车位、厕位”的“急事”,快速解决“夜间施工噪音”的“烦事”,着力解决“下大雨就看海”的“难事”,持续推进惠民项目建设,使市民真切感受到城市管理的温暖。六是平安城管固基工程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,加强党风廉政建设,稳控城市管理领域安全生产形势,维护社会大局稳定。
市城管局党组书记、局长 杜 宇
典型案例
蛇皮套臭水塘
蜕变成湿地公园
蛇皮套与南湖相通相连的北大湖、中大湖、南大湖、市政府南侧湖、站北箱涵等,一直以来,由于(蛇皮套调蓄池)设计不合理,强降雨时,泵站难以全部抽排,顶托上游排水,造成上游金东门、下王组、佘家垅等低洼地段积水。而长期蓄积污水后又引起淤泥淤积,水质极差,散发恶臭,严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,与环南湖交通三圈景观形成强烈反差。
为根治蛇皮套和三大湖“脏臭乱”问题,2017年开始,市委、市政府组织实施蛇皮套和三大湖综合整治项目,新建了1万立方米地下调蓄池和2万平方米生态滤池。小雨时,污水压力管无法接纳过量的雨污水,多余的水溢流到调蓄池;中到大雨时,调蓄池无法满足调蓄需要,多余的雨污水溢流至生态滤池,生态滤池采用垂直间歇式过滤方法,处理后的水排至南大湖。同时在溢流口设置细格栅,阻挡大型漂流物进入生态滤池,在调蓄池装设除臭装置,保证没有异味产生。在生态滤池上模拟建设生态湿地公园,种植芦苇,起到松土效果和景观作用,同时分解和吸附水中的有机物、氨氮磷,滤沙形成生物膜以后,起到过滤作用。2019年,该项目全面竣工并对外开放,“脏、臭、乱”的蛇皮套及附近水域,现已成了风景优美、休闲舒适的生态湿地公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