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段时间,都市人的生活圈流行起“公园20分钟效应”,在公园待20分钟就会快乐?真有那么神奇吗?今天你去公园给自己充电了吗?
你知道“公园20分钟效应”吗?
2019年《国际环境健康研究》期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:每天在户外待上一小段时间能够让人更加快乐,即便不进行任何运动,每天只需在户外公园待上短短的20分钟,就能显著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和身体状态,仿佛实现了“精神快充”。
公园真有这么神奇?
研究团队对400名受试者进行持续6周的跟踪监测,发现每天在自然环境中停留20-30分钟的群体,唾液皮质醇水平下降21.8%,心率变异率提升15.6%,这种生理指标的改善效果相当于服用小剂量抗焦虑药物。
自然环境的疗愈效果呈现多维度特征:
视觉上,树叶的翠绿与花朵的斑斓能激活副交感神经,舒缓视觉疲劳;
听觉上,鸟鸣与风声和谐共鸣,与阿尔法脑波形成共振;
嗅觉上,植物释放的芬多精直接作用于杏仁核,调节情绪,释放压力;
触觉上,草地的柔软和树皮的粗糙带来感官刺激,促进身心放松;
味觉上,清新的空气带来愉悦感,提升整体舒适度。
这种多维度的自然疗愈,正是公园20分钟效应的核心所在,它悄然重塑着我们的身心平衡,让都市生活的喧嚣在自然的温柔抚慰下,逐渐归于宁静与和谐。
南湖公园中漫步赏花的市民
在这20分钟“快充”时间里大家都做些什么?
大多数市民常常会去公园静坐发呆、漫步赏景、摄影、阅读、唱歌、跳舞、健身、露营、玩耍、聊天等,无论何种方式,这20分钟都成为一天中最宝贵的“充电时刻”。
洞庭湖小镇中肆意撒欢的孩子
家门口的公园有哪些?
园林绿化是唯一有生命、会呼吸的城市基础设施,近年来岳阳中心城区持续开展“身边增绿”、“见缝插绿”、“拆违补绿”、“见隙造景”行动,通过新建一批、配建一批等方式完善综合公园、社区公园、专类公园和游园四级城市公园体系建设,建成王家河公园、东风湖生态公园、松杨湖生态公园、岳阳港遗址公园、南湖公园、云龙公园等14个综合公园,南湖党建公园、琵琶王立交桥社区公园、白杨坡公园、长炼水上公园、贮木场湿地公园等39个社区公园,蛇皮套公园、柳毅路绿道公园、1936粤汉铁路专家楼主题文化园、环南湖三圈绿道公园等23个专类公园,望湖游园、樱花园、南湖和园、3517口袋公园、桥西游园、胥家桥游园、佘家垅游园、先锋游园等73个游园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.18㎡/人,逐步构建出“城在林中、楼在绿中、人在景中”的公园城市格局,满足市民300米见绿、500米见园的生活需求。
出品:岳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风景园林创新工作室
制作:黄 珂
摄影:朱海雄 黄珂